“以更少的投入,获得更大的产出。”近年来,以腐植酸、甲壳素、鱼蛋白、海藻酸等为代表的生物刺激素类产品,在助力作物增产提质方面,以其“四两拨千斤”的神奇作用越来越受到业界关注,对生物刺激素的研究和开发也掀起一阵热潮。
与此同时,作用机理不清、产品良莠不齐、缺乏行业规范和标准也是该类产品存在的现实问题。专家建议,对这一类产品要加强作用机理和应用技术的研究,推进科学管理,切忌盲目跟风和炒作概念,以促进生物刺激素行业健康发展,使其更好地服务农业生产。
1、既非农药也非肥料
身份界定仍未明确
诱导因子、生长调节剂、植物抗性增强剂、植物强壮剂、生理激活剂……长期以来,生物刺激素被冠以多种不同的称谓。生物刺激素是什么样的物质?和激素是不是一回事?它的作用机理是什么?围绕着生物刺激素,还有很多疑问待解答。日前在北京举办的中国生物刺激素高层论坛上,多位业内专家对此进行了交流和探讨。
记者从论坛上了解到,生物刺激素目前尚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定义。大家引用最多的是欧洲生物刺激素产业联盟给出的定义:生物刺激素是一种包含某些成分和微生物的物质,这些成分和微生物在施用于植物或者根围时,其功效是对植物的自然进程起到刺激作用,包括加强或有益于营养吸收、营养功效、非生物胁迫抗力及作物品质,而与营养成分无关。
“生物刺激素并不是新事物,像腐植酸、微生物肥料,在我国已经有很长的应用历史了,只不过没有明确进行定义和归类。”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首席专家高祥照说。
全国肥料和土壤调理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段路路博士认为,严格意义上讲,生物刺激素既不完全属于肥料也不完全属于农药。它处于肥料和农药的边缘,目前农药中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板块、肥料中的功能性肥料模块都属于生物刺激素。
虽然对其身份的界定仍显模糊,但“对植物具有生理活性、非肥料非农药、对植物生长有益”这三点已成为业内对生物刺激素的共识。而氨基酸、腐植酸、海藻提取物、甲壳素、壳聚糖、生物菌、抗逆制剂等都属于这个家族的一员。
论坛上,专家还特别强调,生物刺激素与肥料、激素不能混为一谈——肥料是给作物提供养分的,而生物刺激素通过影响植物代谢起作用。
2、量小却高效
减肥减药实力不容小觑
“海藻提取物具有调理土壤的特性,能提高养分效率。”“生物质提取液可以调节土壤pH值,显着降低盆栽黄瓜根结线虫的发生率。”……在论坛上,多位专家用实例加以介绍并肯定了生物刺激素的特殊功效。虽然不是农药也不是肥料,但生物刺激素可以解决肥料和农药解决不了的问题,特别是当植物遇到非生物胁迫因素逆境所造成的“生理性病害”或“气象灾害”时。而其在助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方面的作用更是不容小觑。
农业部微生物肥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主任李俊举例介绍说,微生物肥料可以活化养分,提高肥效,修复和改善土壤,提高地力,在陕西、甘肃等西部地区的葡萄、苹果等果树上推广应用,可以明显地增产、提质、抗逆。
南京林业大学生物质气(液)化工程研究中心教授周建斌介绍了其多年研究试验的成果——使用炭基肥料、生物质提取液肥料,可以直接减少肥料和农药用量,同时可以修复退化、污染的土壤。
山西农业大学教授王曰鑫介绍,腐殖酸可以缓释氮、活化磷、稳定钾,添加到大化肥中有明显的增效作用,还能提高植物抗旱、抗盐、抵御重金属胁迫等能力。
“生物刺激素可以增加植物抗逆性和抵御非生物因素的胁迫,调节和改善植物体内水分,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、运转和使用。”段路路指出,有关实验数据显示,使用生物刺激素的作物产量增幅最小为5%~10%,肥料利用率至少增加5%,农药用量节省5%~10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