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址:郑州市金水区英协路50号

电话: 4007-660-860

联系人: 冯总

手机:15515559085

您的当前位置::首页 > 新闻中心 > 新闻中心
发布日期:2015-08-05 文章来源:森基科技


3、研究认识不足

缺乏行业规范和标准

虽然良好的功效得到广泛认同,但是对于生物刺激素的科学研究依然处于表层。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协会理事长白由路介绍,目前生物刺激素在我国是研究少、应用多,就如同中药一样,目前对其作用机理鲜有研究成果,到底是哪些成分发挥作用,还不太清楚,被忽略和没有充分认知的生物刺激素还需要深入挖掘。

科学研究不足,也给登记管理和市场监管造成了难题。据了解,当前生物刺激素多作为肥料进行登记,农业部登记的约1万多个肥料产品中,与生物刺激素有关的大约为3000~4000个,约占35%~40%。

“相对于国外,生物刺激素产品在国内已经有相对健全的标准,如微生物肥料、腐植酸肥料等等,但目前对生物刺激素分类管理的相关办法,并没有体现出其特殊的功能和实际效果。”高祥照表示,目前大部分生物刺激素被归类为肥料。由于说不清作用原理,有的被牵强附会地归类为水溶性有机肥,有的被登记为土壤调理剂,还有的被登记为农药,还有一些不能清楚解释原理的生物刺激素无法获得登记。可以说,目前国内不少人对其作用了解不够深入,在研发方面也比较粗糙,标准模糊,检测管理比较粗放。

“如何建立起统一的法律法规和健全的市场准入制度,也是一道难以跨越的门槛。”段路路认为,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通过研究明确生物刺激素的功能机理,同时还要借鉴欧盟的管理经验。

4、不能取代肥料

协同配合才能发挥最佳效力

近年来,生物刺激素在欧盟国家呈现直线上升的发展势头,据爱尔兰亚特兰蒂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EO约翰·奥沙利文预测,到2018年生物刺激素的全球市值会从2013年的12亿美元增长到22.41亿美元。

在化肥、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势在必行的今天,生物刺激素在我国也展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。面对日渐升温的生物刺激素市场,不少专家强调,生物刺激素不能取代肥料,在推广应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科学认识,加强研究和应用,千万不能概念炒作。

“推广的过程中,要注意普及生物刺激素的概念和基本常识,避免将其和传统肥料混为一谈,切忌过度炒作概念。”高祥照提醒道,当然,最重要的还是要让农民看到生物刺激素的实际效果,用科学的态度研究生物刺激素的机理,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规范管理、精细生产和精准使用。

段路路表示,生物刺激素并非作物产量品质提高的灵丹妙药,合理的肥料养分供应是农作物高产优质的基础。生物刺激素不能作为单一产品使用,而应配合作物健康栽培,高效养分管理的综合技术方案,采用高效土壤——作物诊断技术了解土壤养分供应和作物需求,这是非常必要的。

白由路也提出,生物刺激素没有广谱性,只有针对性和预防性,只有在适合生物刺激素发挥作用时用比较好,不是所有植物在所有条件下都需要,把生物刺激素配合在大化肥里,可以使大化肥利用效率更高,对环境更好,这将是一个发展的重要方向。

“我国对生物刺激素的研究滞后于商业推广。”段路路建议,应加强政府部门、企业、科研单位的合作,加强这一新领域的作用机理和施用技术研究,规范相关产品的检测标准、登记标准,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生物刺激素的监管体系